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文旅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文旅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每年入境旅游人次1.17亿,旅游大国意大利是如何“文旅融合”的?
谢谢秘书先生诚邀答题。意大利领土面积大约只相当于我国的3.5%左右,但每年能够吸引入境旅游人次达1.17亿,这成绩的取得真的不易。意大利人能够成功,我觉得他们一定是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:
一、打好“世界遗产”牌
意大利拥有54处世界遗产,是目前世界上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。意大利的世界遗产中不少是历史悠久的古迹,历史文化内涵丰富。聪明的意大利人通过有效挖掘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,通过让游客在游玩中领略到意大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,获得非同一般的旅游体验,这样可以物超所值,没准以后还想再第二次呢。
二、打好时尚牌
意大利是世界时尚文化发达的国家,时尚品牌众多,普拉达、古奇、阿玛尼、芬迪、玛莎拉蒂等品***有世界级的影响。许多游客去意大利旅游往往会顺便***购意大利时尚产品,而聪明的意大利商人自然不会错过赚钱良机,他们一般在旅游发达的城市都开设数目可观的时尚品牌专卖店,销售各种时尚产品,让游客实现旅游购物双丰收。另外,意大利米兰时装周是重要的国际时尚聚会,同时也是***旅游的好机会,它能给意大利旅游企业创造不少商机。
三、打好美食牌
意大利虽然不是世界三大美食王国之一,但它的美食文化可谓独具一格。意大利旅游界人士在发展旅游时注意渗透进行地方独特美食推介,让游客获得玩好吃好的体验,必然让游客们流连忘返。
四、打好小微景点牌
意大利除了有54处世界遗产外,由于历史悠久的原因,意大利还有不少颇具历史内涵和艺术内涵的小微景点,例如维罗纳的朱丽叶故居、罗马许愿池、罗马帝国时代的凯旋门、中世纪古堡和庄园等,这些小微景点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。而且它们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与各大景点相连接,便于游客不断进行景点转换。罗马许愿池每天有很多游客扔硬币,一年就有140万欧元呢。
五、打好观光农业牌
该问题一天来没有回答者,笔者抛砖引玉,试做回复。
首先明确每年入境旅***次1.17亿,按照常规计算,意大利每年接待境外游客6000万人以内,2018年为5830万人,同一口径,法国近8690万、西班牙8180万、美国7690万、中国6070万分列前四。1.17亿人次或者包括意大利人国内游的人次,或者有同一时段的重复入境(譬如6月1日游米兰,2日出境,4日回游那不勒斯)。
第二,“文旅融合”。该词一望而知是中国发明。意大利历史近3000年,进入中世纪国家四分五裂,被西班牙等统治黑暗难耐。直到19世纪70年代完成统一至今。漫漫历史长路,历代各路统治者鲜有“破旧立新”,从***到民间敝帚自珍,甚至不轻易挪动一块饱经风雨和践踏的石头,从而为今人留下原汁原味、蕴含传统的各类遗迹。这个过程,从来不是什么“文旅融合”,而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!它千年不易,不是一句“融合”可以轻描淡写。
最后看看意大利的旅游:
作为全球第五旅游大国,“露天博物馆”里世界遗产数量一直列全球前三甲,个性凸显的座座名城更是光照古今。其现实意义还在于,二战后该国重建奇迹的真正原因是“把城市中的文化元素融入工业产品。”
罗马:“只要圆形斗兽场站着,罗马就岿然不动”、“伟大属于罗马”;米兰:设计、时装和足球之都赋予一切以高雅之美;***:“艺术就是它的呼吸”;那不勒斯:刚烈不羁的神圣三位一体:守护神圣真纳罗、加里波第、马拉多纳……
文旅融合如何实现文化旅游“1+1>2”的效应?
文旅融合就字面意思而言,对于旅游产品或者服务标的必备旅游+文化两个要素,文化是产品载体,旅游是商业行为,把文化自信的吸引力进行包装,升级,最后输出的就是比较有特色和标签的旅游产品,这个是游客可以实实在在的感受和消费的终端体现形式。所以,要想实现文旅融合1+1>2,二者必须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,而非叠加递减,对冲抵消。
从多个方面同步入手才有可能实现1+1>2的效果。
第一方面,主管部门的行政改革,这个很多地方都在开始了,文化局和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及旅游局。这样做的目的是文化牵头,旅游唱戏。意思是旅游产品策划包装及文创走在前面,打造IP及宣传布局。在旅游产品抓服务和用户体验。文化在前,是先做好产品规划的同时,把宣传规划放在里面一起考量,统一思考,这样大局观更强,避免浪费。所以这个文化及旅游局领导班子的能力和格局就很重要,是全局操盘的上层推手。
第二方面,各个旅游产品公司的转型也要跟上。由单纯的旅游公司转向旅游及文化传播公司发展,进行***整合,让早先的旅游公司由大量文创人才和思维,跟上***改革文化及旅游局的思路。
第三方面,各个文化企业要从单纯的宣传服务型向开发旅游产品转变,可和旅游公司结合也可自己开发,未来的宣传和销售是不分界线的,好的宣传就是在做销售,同样好的销售就是最好的宣传。
综上所述,***.旅游企业.文化公司都要在同一纬度,围绕文化搭台,旅游唱戏的思路,才不会互相拖后腿,才有可能实现1+1>2的效应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文化必然旅游,这是一定的。但是,作为产业,要做健康,做出好的效果来,并不容易。为什么?第一,搞文旅,必须首先研究文化,这种研究是深入研究,研究透,研究透了,就知道精髓在哪里,然后就能找到好的表达方式,与当地传统文化契合度好,既保护、开掘了传统,又将传统融入了当代生活,形成持***展、永***展的良性状态。但是,现在流行表面工程,最喜欢表面繁荣,越快越好,其结果就是***古迹、古街横行,商业率先泛滥,文化质量极低,这样焉能做好文旅?第二,搞文旅,做项目,需要扎实的文化还原。这其实是上面工作的延伸,其关键是,先文化,后利益。我们现在的习惯,是先利益切块,给谁挣这份钱,你先把这个都弄了,那文化是什么,就是个点缀,你就是个点缀,如何能发挥它的效应!这个问题,背后是个机制问题,也就是说,你要建立一个长期的百年的文化机制,对文化负责才能搞好文旅。否则,就是反反复复,今天拆,明天建,后天再拆。这是gdp,不是文化,也不是文旅。
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旅游行业的兴盛,国人对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,很明显的就是这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爆。也说明国人的文化自觉、文化自强和文化复兴,那么在这一大背景下,也带动了文旅行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,文化和旅游如何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,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第一、在规划布局上,要深入结合地形地貌,深入发掘地域文化,结合地形地貌,在规划和单体设计上更加直观的给予呈现。每个地区风土人情,气候、地形地貌都不一样,每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也相应都不一样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目前每个地区的建筑风格都大同小异,要想文旅更好的结合,一定要杜绝全国大同小异的现象,在规划布局上把当地最直观的建筑风格给予呈现,同时要充分利用场地的地形进行规划设计。除了在建筑风格上呈现以外,在景观设计,室内设计上也要同步给予呈现。
第二、在功能布局上要将地域文化美食、手工艺、演绎、游乐等相结合。要深入发掘当地的美食文化,将当地美食文化给予更加直观的呈现,吃永远是最吸引人,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目前国内以美食文化为主打文旅景区,现在都非常火爆,如陕西袁家村、西安永兴坊、建业大食堂。同时将当地的手工艺、特色工艺给予呈现,如以非遗文化为主题文旅景区洛邑古城。深入发掘当地人文传说,历史典故以演绎的方式给予呈现,如清明上河园里的各种演绎,都相当成功。
第三、塑造文化IP,将IP以动静模式给予呈现,如以IP创作各种文创产品,国内做的成功的地方有北京故宫文创等。
第四、深入发掘当地人文特色,结合影业、多媒体、网络进行文化植入推广,如***拍摄地等等。
在文化自觉、文化自强、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,深入发掘当地文化,打造地域特色文旅,将成为文旅行业发展的必然模式,文化加旅游,一方面既能宣传了当地文化,又能带动了当地旅游,很显著的取得“1+1>2”的效果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旅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文旅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